2020年,金融市场的超重量级事件,也势将载入史册:原油市场价格战,震动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冲击经济前景,导致能源需求骤降的大背景下,沙特突然发动石油价格战:3月7日,沙特宣布全面下调原油售价,10日,又宣布将大幅上调原油供应量……一场震惊全世界的石油价格战,就此打响,油价遭遇疯狂暴击;到了4月中旬左右,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前景,侵蚀石油需求,再加上油价持续暴跌,OPEC+达成史上最大的减产协议,支撑下滑的市场,以期结束由沙特和俄罗斯发起的惩罚性价格战。
尽管如此,但是受到疫情影响,需求大减导致存量激增,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油价还是遭受了更猛烈的暴跌:4月20日,国际油价创下一项新纪录,美国5月份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暴跌创下历史新低,历史首次跌至负值。这是自石油期货从1983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后首次跌入负数交易。
(图片来源:CME Group、TradingView)
此次暴跌的合约是马上到期的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轻质原油期货合约,正常情况下即将换月的两种原油期货合约的价差不会过大,但即将到期的美国原油期货5月份合约和6月份合约的价差已经超过10美元,投资者若要保持相同的头寸,成本将翻番,这十分罕见。Axicorp金融服务公司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Innes认为,市场认为减产协议对平衡原油市场是不够的,眼下投资者不惜一切代价抛售,没人愿意交割。
到了5月,沙特连连出手:7日,大幅降低油价折扣,沙特阿美上调了针对亚洲市场的大多数等级原油的价格,明确表明随着世界最大原油消费市场开始从新冠疫情冲击下复苏,需求状况正在日益出现改善。11日,宣布在6月额外减产100万桶/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给了油价有力的支撑。
本篇报告主要分析了沙特要发动原油价格战,背后都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原油价格战的历史,回顾历史三次原油价格战:1985年、1997年、2014年;以及油市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沙特为何发动原油价格战?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市场担忧原油需求疲软,国际油价遭遇重挫。作为OPEC中最大的产油国,沙特一直在敦促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减产,以支撑油价。
因此,在3月5日的会议上,OPEC提议延长现有日均170万桶的减产计划至今年年底,同时还希望在此基础上额外减产150万桶/天,其中OPEC减产份额为100万桶/天,非OPEC产油国减产50万桶/天。这一提议遭到俄罗斯拒绝。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由于OPEC和非OPEC产油国未能就下一步如何应对达成共识,从4月1日开始,这些国家将不再受到生产上限或减产的约束。
7日,沙特发动价格战,宣布将4月原油日产量从当前的970万桶调高至1000万桶、销售价格调低6至8美元,同时声称如有需要可继续增加产量。
沙特计划下月将石油日产量提高到超1000万桶水平。沙特官员说,在必要情况下,沙特甚至可能把日产量提高到创纪录的1200万桶。
因此,从表面来看,原油价格战的导火索是3月初OPEC+会议谈崩!OPEC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6日未能就3月底以后的原油限产政策达成一致是沙特发动价格战的直接原因。下面将从沙特和俄罗斯两个角度,来尝试着分析价格战爆发的可能原因:
1、沙特
1)沙特发现近两年OPEC+的共同减产并未给自己带来好处,反而让自己损失了更多市场份额。沙特对自己的盟友俄罗斯越来越不满,认为其表面配合减产,实际上却在持续增产。
对此,市场形势则体现为,俄罗斯挤占了沙特的市场份额。例如,2016-2018年,俄罗斯反超沙特,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最大的原油提供商。
实际上,过去两年,OPEC+减产的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因为,美国页岩油产量在不断增长,完全填补了OPEC+减产的份额。美国是一个原油消费大国,也是一个原油生产大国,同时政府控制不了美国的油气生产公司,其增产减产是一个纯市场行为。
上述因素使沙特感觉到自己的“牺牲”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于是沙特转变被动策略,主动进攻,试图通过低价格和高产量反转市场局面。
市场人士指出,沙特此次出“狠招”意在维护其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地位,并通过短期阵痛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原油生产国施加压力,促使产油国重回谈判桌。
2)有猜测认为,沙特采取如此极端的进攻行动,可能是沙特王储的个人原因。按照惯例,沙特国王死后由其顺位弟弟接位,但这届国王准备把王位传给儿子,萨勒曼王储。沙特统治集团内部争斗激烈,也逼迫萨勒曼王储采用强硬手段来应对,来逼迫俄罗斯重回谈判桌。
2、俄罗斯
俄罗斯内部对于是否要配合OPEC+减产也有分歧,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俄罗斯卢克公司Lukoil等主要油公司基本都不同意减产。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言人表示,减产协议对俄罗斯毫无裨益,只会让美国页岩油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不愿减的逻辑是:不管怎么减,需求不足是长期趋势。原油市场是买方市场,市场份额才最为重要。
财政状况好转也增加了俄罗斯博弈的底气。俄罗斯财政部表示,俄财政预算的稳定执行和政府拥有的政策工具能够保证宏观市场和财政系统的稳定。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年至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
俄罗斯也认为原先的减产都被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回补,此次若再减产,那么美国依然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所以俄罗斯这次拒绝减产,有可能就是借油价的暴跌来打压美国原油,使美国页岩油企业减产。要知道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产出国,但开采成本在40美元/桶左右,如果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美国国内的油企将时刻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
不过,有分析认为,俄罗斯的此举似乎在石油上扳回了一局,但其实是多败俱伤。除了美国,俄罗斯原油开采的成本也是偏高,现如今的油价完全低于开采成本,加上运输、库存、税费、资本投入,仅仅30美元的一桶油,俄罗斯也是耗不起。
对于此次的原油价格战,显然俄罗斯已经做足了准备,毕竟“吃一堑长一智”,何况俄罗斯已经吃了多次的亏。俄罗斯财长指出,俄罗斯已经准备了1500亿美元的国家财富基金,即使石油价格在6-10年内维持在25-30美元/桶的价格,俄罗斯也能够承受6-10年。
不过,俄罗斯在原油价格战中,已经栽了很多次跟头了,这次可能不会再度预演。要知道苏联解体其实就是沙特与美国的增产,导致原油价格暴跌,美使得苏联每年损失数百亿美元的外汇。
在2014年初,俄罗斯夺取克里米亚,美国联合沙特等中东地区产油国实行大规模增产,企图压低石油价格这个命门,来迫使俄罗斯屈服。
二、回顾历史上的原油价格战
1、1985年:第一次原油价格战
1985年9月,沙特不顾回落的经济形势,放弃OPEC制定的原油基准价,采用净回值计价法,打响了史上第一次石油价格大战。
在1981年以来的油价下跌趋势中,沙特失去了大量市场份额,其原油出口收入从1981年的1190亿美元最高水平,下跌到1985年的260亿美元。
为应对油价下跌,1981-1985年,OPEC开始实施“限产保价”战略,但基本是沙特承担了主要减产任务。1984年10月OPEC第71次会议,将配额总量调低至1600万桶/天,其中沙特隐含配额435万桶/天,不到1981年一半,占OPEC市场份额从1981年的44%下滑到1985年20%。
与此同时,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在1982年首次超过OPEC,而且在不断增加。1985年夏天,英国北海油田产量已经超过沙特,甚至苏联也大量增加对西方石油出口——油价上涨的机会让苏联从西方国家捞回大量硬通货。
沙特面对市场份额的逐年下降,同时OPEC市场份额也逐年下降,1985年2月,沙特发出通牒,如果其他成员国不减产,油价将大幅下跌。9月,沙特改为净回值方式签订供油合同,意味着沙特放弃了基准油价、抛弃“限产保价”战略。
随后,1985年12月OPEC第76次会议,公布了新的“低价保额”战略——维护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合理份额。至此,OPEC与非OPEC之间的争夺市场份额的“价格战”开启。
1985年8月,美国迫使沙特增产,而当时伊朗和伊拉克正处于战争漩涡中,沙特也有意通过油价削弱两伊经济,因此双方一拍即合。1985年,沙特原油产量迅速增加,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到约600万桶/日,秋末更达到900万桶/日。受此影响,国际油价从30美元/桶一路下跌,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跌至12美元/桶,到次年4月1日,原油价格跌至10美元/通,下跌幅度接近70%。
虽然1986年初,非欧佩克产油国也开始通过降价销售来争取市场份额,但终敌不过OPEC产油国低成本油价和产量快速上涨,其中1986年中沙特出口收入比前些年稳中有升。
财政方面的巨大压力迫使非欧佩克产油国以及欧佩克产油国中的强硬派妥协。1986年底,在得到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减产承诺后,欧佩克在当年12月举办的第80次会议上重新实行配额制度,欧佩克新设定的配额是1660万桶/日,比欧佩克1986年的实际产量削减约100万桶/日。至此,持续一年的价格战才宣告结束。
2、1997年:第二次原油价格战
1990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制定了一项480亿美元的五年投资计划,其中180亿美元用于周边行业和奥里油(一种重质燃料油)的开发,剩下的300亿用来发展核心石油企业。
受此影响,委内瑞拉原油日产量从1992年的220万桶,急速增加到了1998年的350万桶,号称全世界最大的非常规石油储备国。这引起了中东许多国家的不满,伊拉克1997年8月后增加原油产量100万桶/日,沙特在1998年1月增产80万桶/日,产油国实际上陷入了囚徒困境。
伴随着原油国家增产的是亚洲金融危机,原油需求端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就此而言,此次原油价格战与本次最为相近。受到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影响,布伦特原油自25美元/桶一路下跌,到1998年12月,布伦特原油跌到史上最低的9.55美元/桶,跌幅超过60%。
3、2014年:第三次原油价格战
2014年爆发了第三次原油价格战。这次原因比较复杂,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2014年,OPEC想拉拢俄罗斯组成OPEC+,但沙特未能说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佩克国家加入减产计划;(2)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紧接着2014年3月,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占领了黑海的出海口,西方国家随即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3)彼时美国页岩油已经发展了4、5年,OPEC对美国页岩油一直攫取市场份额非常不满,从而实施了增产。从2014年6月份开始,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下跌,10月,OPEC宣布不减产、沙特下调对美国和亚洲的出口油价、再加上美联储退出QE带来的美元走强,国际油价继续大幅下挫。到2016年初,布伦特原油跌到27.10美元/桶,跌幅超过75%。
回顾历史上三次价格战,原油市场上的“大国博弈”,尤其是沙特、俄罗斯、美国的“三国杀”。
近来,世界原油价格战硝烟弥漫,沙特俄罗斯剑拔弩张,大有不获全胜誓不收兵之势。俄沙大战犹酣,长期掌控国际石油市场的美国岂肯大权旁落,必然伺机而动。
沙特和美国是传统上的坚定盟友,在石油安全保障和地缘政治方面利益一致,但两国固有矛盾摩擦也在累积加大。
美国和俄罗斯有着难以调和的长期战略利益分歧和冲突,但双方时不时也要坐下来谈谈合作。
俄罗斯和沙特作为世界最主要两个产油国和主导力量,虽在政策上经常南辕北辙,但近年来合作多于对抗。
从当前局势看,俄沙美正在上演“三国杀”,这是一场决定石油市场主导权的争斗,也将影响未来国际能源格局变化。
俄罗斯:绝不屈服、战斗到底
俄罗斯号称“战斗民族”,很难想象会轻易屈服于沙特的极限价格战和美国的肆意制裁压力。更何况当今执掌俄能源行业的是伊格尔·谢钦,绰号“黑骑士”,此人以强烈民族主义者和强硬派著称,深得俄罗斯总统普京信任。
可以说,俄罗斯政治上有强烈的意愿与沙特硬扛,而且是准备打一场持久战。这也能解释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为何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限产协议谈判上中途退出,俄高层显然早已决策开战。
外界普遍分析认为,俄战略目标是打击美国页岩油气行业,并以此作为报复美国制裁俄石油企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美国加大了针对俄罗斯石油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制裁力度,前不久还制裁了与委内瑞拉交易的俄罗斯石油公司。特别是美国极力阻碍“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向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直供天然气,这将大大增强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
沙特:左右逢源、冷暖自知
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究竟沙特和俄罗斯大打价格战是互相伤害,还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美国?如果仅仅是针对石油市场的战略选择和见解不同,两国的分歧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沙特领导的欧佩克迟早都会同俄罗斯达成新协议。
市场观察人士透露,沙特对于价格战早有准备,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此前,沙特央行和其他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做好准备,为快速提高产量提供充足资金。通过价格战,沙特力争扩大在欧洲和中国的市场份额。短期来看,沙特俄罗斯之争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既然谁都不愿意落下风,最可能的结果就是通过挤出效应,各自在不断萎缩的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份额。此外,沙特估计也没指望能在较短时间内将俄罗斯逼回谈判桌。
近年来,沙特俄罗斯关系有了长足进展,普京总统与沙特王储萨勒曼建立了良好私人关系,两国还签署了新的投资贸易协议,夯实了石油领域的合作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都大幅度下降,反而给俄罗斯带来了填补空白的机会。目前,俄罗斯不仅在中东地区增强了影响力,也承担了更多责任。沙特也因此改变了过去一边倒依靠美国的外交政策,尽量做到左右逢源。当然,沙特王储也努力在华盛顿赢得支持,继续购买美国军火。
虽然沙特拥有最低石油生产成本的绝对优势,但日子也很不好过。沙特王储的理想是推进经济结构改革,最终摆脱对石油这一单一产业的过分依赖,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多元化目标。为此,沙特近年来大规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预算连年赤字。据估算,沙特政府要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需要维持油价在每桶80美元上下,一旦油价跌到每桶30美元的低位,沙特政府的各项开支将会捉襟见肘。可见,即便拥有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庞大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在即将到来的低油价时代,沙特维护政权稳定所面临的压力非常之大。从这方面讲,沙特是否愿意长期打价格战是要打问号的。
美国:伤筋动骨、卷土重来
穆迪公司调查指出,北美石油和天然气企业总共背负860亿美元的四年期债务,包括评级债券、定期贷款和再担保贷款等,其中今年到期的债务高达220亿美元。因此,当前这场价格战时机算计得非常精准,当美股崩盘之时,美国页岩油气产业必将陷入迫在眉睫的融资危机,导致大批相关企业破产或是重组。
应该说,财大气粗的美国油气产业在价格战打击下,将会伤筋动骨,尤其是靠借债度日的页岩油气开发企业可能要重新洗牌,但不会影响到总体的石油产出。仅在上周,美国石油日产量高达接近纪录水平的1310万桶,其中原油出口量也达到每日415万桶的规模。所以,沙特俄罗斯想利用价格战一举击溃美国的霸权地位,显然是不现实的。
美国能源部日前发表声明说,美国经济增长强劲,美国仍将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这些国家行为者(指沙特俄罗斯)操纵和冲击石油市场的企图,反过来强化了美国作为全球合作伙伴和盟友的可靠能源供应国地位。美国能够而且将承受市场波动。
总之,世界原油价格战对美国经济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因为光是页岩油气行业近年来对美国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就高达10%,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还提供了近1000万个就业岗位。
俄罗斯、沙特和美国上演“三国杀”,将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博弈、既缠斗又相互妥协的过程,最终鹿死谁手,还需拭目以待。
三、原油价格战的后续发展
据CNN此前报道,沙特此轮降价的目的是夺回市场份额,并向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而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增产的战略目标则是打击美国页岩油行业,并以此作为应对美国制裁俄石油企业的重要手段。
在石油价格战打响之初,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网站发文称“汽油价格下降了,这对消费者有利”,但实际上,如果油价持续暴跌,负债累累的美国石油公司也将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
近年来,数十家美国石油公司已经破产,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也会随之下降。有市场分析师表示,美国页岩油和加拿大油砂将迎来噩梦般的一年,“生产将变成一场比拼经济实力的战斗”。
有分析此前认为,“从当前局势看,俄沙美正在上演‘三国杀’,这是一场决定石油市场主导权的争斗,也将影响未来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沙特和美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坚定盟友,在石油安全保障和地缘政治方面利益一致,但两国固有矛盾摩擦也在累积加大。
美国和俄罗斯有着长期战略利益分歧和冲突,而双方也要不时坐下来谈合作;俄罗斯和沙特作为世界最主要两个石油生产商和主导力量,近年来有合作也有对抗。
石油价格战的背后是大国之间的博弈。美国《纽约时报》称,沙特领导的OPEC与俄罗斯为支撑油价达成的联盟破裂,可能只是“暂时的”。沙特方面的行动,可能是一场“谈判棋局”的一部分,与俄罗斯仍旧可以达成妥协。
在沙特发动原油价格战之后,3月9日,国际油价大跌30%,为1991年联合国部队开始介入以来,海湾战争开打后的单日最大跌幅。布伦特原油每桶价格跌至32.83美元,比3月6日少12.44美元;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每桶价格为28.84美元,下跌12.44美元。
4月,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经济活动导致原油需求低迷,OPEC石油减产幅度不如预期,储油设施可用容纳量迅速减少,加上五月西德州原油期货4月21日就要结算,市场抛售大量即将交货却乏人承接的原油,导致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出现前所未见的崩盘走势。
5月交货的美国西德州轻原油价格4月20日开盘后一路下跌,美东时间4月20日下午2点过后成为自1983年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开始交易以来的首次跌破0美元,2点半左右出现最低每桶负40.32美元的价格,和上周五收盘价18.27美元相比,跌幅约百分之三百。
西德州中级原油(WTI)5月交割期货价跌破0美元关卡,终场暴跌55.9美元,跌幅306%,收在每桶负37.63美元。
当时,中行原油宝事件引爆舆论: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产品没有提前移仓,故按WTI原油价格-37.63美元/桶来结算,此举引发投资者哗然。
多个投资者表示,中行原油宝未能够主动根据合约交割时间20日晚上10时,转仓至6月,又于22日将5月合约结算价格定格在-37.63美元,或-266.12元人民币,意味投资者在收市价-37.63美元被平仓,因此产生巨额亏损
此外,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油价以-2884卢比每桶结算,以当日市场上交易的11000单原油期货计算,累计损失41.8亿卢比,印度多家经纪商就此将MCX告上孟买高等法院。
原油价格战,引发油价暴跌,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前景,严重抑制能源需求,原油市场供需严重失衡,4月开始,美国、沙特、俄罗斯等协商减产……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萨勒曼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进行了电话沟通。特朗普表示希望他们能减产大约1000万桶石油。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4月3日在一场会议上表示,愿意在与有关各方合作情况下每天减产约1000万桶石油。
4月9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及俄罗斯同意削减产量五分之一以上。4月12日,石油出口国组织与俄罗斯及其他产油国达成协议,将在5月和6月每天减产970万桶原油,7月至12月每天减产800万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每天减产600万桶。
5月沙特接连出手:不仅大幅降低油价折扣,还宣布自愿额外减产。为了支持全球能源市场初生的复苏势头,沙特阿拉伯5月11日宣布自愿性的单方面减产每天100万桶,这将使石油产量降至18年来的最低水平。
沙特阿拉伯的目标是在6月将每天原油产量减少到750万桶,而最新的OPEC+协议规定的官方目标是每天850万桶。如果沙特兑现减产承诺,则原油产量将下降到2002年中以来的最低水平。
沙特能源部一位官员表示:“沙特王国旨在通过此次额外减产来鼓励OPEC+参与者以及其他产油国遵守减产承诺,并额外的自愿减产,以支持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
随着OPEC达成史上最大减产协议,沙特的频繁出手,这场原油价格战似乎可以宣告结束。在这场石油价格战中,沙特其实承受了油价暴跌造成的损失,但凭借着低成本原油,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综合统计数据来看,从市场份额的角度看,沙特已成为这场石油大战中的大赢家。(注:数据来源彭博,没有看到原文中的图片)
数据显示,4月,沙特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增长一倍,达到2017年来的最高水平;对美国的原油出口也达到了201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沙特阿拉伯也取代伊拉克,成为印度最大的原油供应国。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沙特6月原油的优惠程度较5月有所减少,但对比其他中东产油国和俄罗斯,仍有很大的竞争力。
《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表示,沙特十分看重亚洲市场,亚洲市场也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预计到2025年,亚洲市场将占据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二。
高盛认为油价暴跌不仅将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对美国页岩油市场也影响巨大。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是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其信贷状况继续恶化,将不可避免对美股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冲击。
不过,大多数机构认为,从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油价将会回到由供需决定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