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雪莉,站在高处纵观全局,才能品尽世间百态。
今天有很多人都在问我,RCEP到底是什么?往小了说,当然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同盟,往大了说就是改变了世界格局。
大家都知道,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国内加入了WTO。在此之前,国内的经济情况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是截然不同的。
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这就是WTO的威力,甚至连02,03年的非典都没有对我们国内的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
当时我们还在WTO的框架保护之下,正享受着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红利,所以说当时的疫情基本上没有对经济造成太大的打击,反而是实现了出口的增长。
那么本次和之前有一些类似的情况,同样的是疫情过后,不同的是本次的疫情是全球范围的冲击。
全球在经历了疫情的洗礼之后,都处于经济的低迷时期,在当前的这个阶段达成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范围较广的贸易协定,对于RCEP所有的成员国来说当然也是非常有利的。
当时我们刚加入WTO的时候,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一些额外的优待,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保护期。
保护期内让我们可以用15年的时间去发展经济,guan税可以在15年中逐渐降低,之后就完全的进入WTO的规则框架下,不过实际实施的时候,我们自己在2010年1月1日就已经全面履行完毕降税了。
如果没有这个额外的过渡期,而是直接完全的去遵守WTO的进出口规则,那么就意味着进出口完全需要以低guan税或是0guan税来进行,对那时候的国内经济增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时候制造业的情况跟现在完全不能相比,生产效率、商品质量在世界这个大平台上基本没啥竞争力,但正因为有了“要跟其他国家掰手腕了”这样的挑战,因此各工厂企业都铆足了干劲提升品质、压低成本,最终才有了现在“超级制造大国”的称号。
而这次RCEP的签订,对于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也是这样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力越来越强,咱们当然是在中低端制造业这条跑道上跑够了,而进入高端制造对我们而言又有着相当大的外部压力。
这时候光靠咱们自己,恐怕是有些力不从心,借力使力不费力用在这里也挺合适的。
其实15国各自都有各自的打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可能说对咱们有好处对他们没好处,这人家也不愿意干,更何况是人家东盟牵头搞得事,总得让他们获利更多。
这就要提到我们换赛道的规划了,中低端产品总需要有国家来生产,面对国际这样的大舞台,把这个赛道让出去可是送出去了一大块蛋糕。
不让出去行不行?举个例子,一家工厂,同样的100名员工,撇去技术层面不谈,你说他们是生产鞋子赚钱,还是生产芯片赚钱?
毫无疑问是芯片,低端制造业也是占用产能的,所以换赛道也是为了国内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说专业点叫:调整产业结构。
那么让给谁就成了问题,这里就需要把目前所有成员国的优势给列出来了。
先说东盟十国。
从GDP和人均GDP能够看出其中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的旅游资源丰富。
印尼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自然具备天然的优势,各种能源、农作物、矿资源都相当丰富。
文莱虽然人口(2019年中期)只有46万人,但是人均GDP在整个东盟排名第二,主要是石油资源丰富。
日韩的高端制造业全世界排名数一数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农牧业和矿资源优越。
我们作为制造大国当然是涉及低中高端全产业链,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技术都相当丰富(高端和精密制造这一块,咱只能往后排排),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国力强。
所以在这里其实就展现出了之后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了,各司其职,各谋其利。
低端制造业可以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转移,一方面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消费能力从而提升整体国力。
资源丰富的就来提供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在0关税的基础上实现出口增量,扩大贸易顺差。
而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当然就负责卖了,利用人口流动和便利的进出口来加大成品消耗,避免经济内卷。
总的来说,这样一圈下来能够大幅减少商品成本,让我们这个经济圈的商品在国际平台上更具竞争力,也能够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实现经济全方位的增长。
不过这对我们来说虽然重要,但不能只图这么点东西,既然是合作共赢,那就不能光说别人的利益,也得考虑考虑我们自己,毕竟我们又没有什么原材料,又准备向中高端制造进发,这其中我们能捞到点什么呢?
这里就得说到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中日韩”之间的贸易往来了。
我们知道中日韩其实是一直想要去达成一个小规模的多边协议(FTA),因为相互之间的产业结构可以很好的进行互补,以下图中韩之间的贸易渗透为例,这要是谈下来了消费者得省多少钱:
回到中日韩三方协议上,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说,日本和韩国算是离我们最近的发达国家,相互之间进行一些贸易往来无论从运输成本上还是从收货时间上来说,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各国实力上说,强强强联手铁定是没啥毛病,毕竟三国的经济总量赶超欧盟,直逼北美自贸区,这要是上了一条船,真正破除贸易壁垒,人才商品自由流通,那还不是前途无量吗。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你们都懂)的原因,这个协议谈得可谓是一波三折,前途艰难。
本身三国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留问题让关系变得比较微妙,再加上每每快有突破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导致谈判暂缓,这也就造成现在RCEP都签了,FTA都还没影的现状。
不过有困难就要克服困难,咱们现在做不了一家人,可以先做兄弟嘛。
RCEP签订之后,三方全部都处在协议的框架之下,那么三国之间就相当于有了一定的基础性条款,为以后三方达成协议提供了可参考的条件和标准。
另外,国内近几年的外部环境你们估计都心里有数,总有人想要搞我们,各种封锁就不说了,各种制裁也不说了,各种卡脖子算是让你又难受又没辙,而且这个趋势也不是说停就能停的。
而RCEP的存在正是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这种即将发生的风险,你不跟我玩可以,你是不是得跟其他国家玩?你卡我脖子可以,你不能每个国家脖子都卡一遍吧?
此路不通我可以另寻他路,虽然最终这些技术都要靠自己去解决,但是能有一丝缓和的余地自然就能多一线生机。
由于国内在整个RCEP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才和技术的流动自然也会向我们集中。
就跟为啥一线城市人才多一样,打破贸易壁垒,实现全面融合,人们对更好环境、更高发展空间、更优质的生活自然会有向往,这是拦不住的。
而吸引外资到国内进行投资,吸引外企到国内建厂,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本来就是一种换赛道的方式。
不然你认为为什么vivo,OPPO,HUAWEI,小米这些手机品牌突然就崛起了?
还不是因为苹果加工厂搬到了国内?外企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良性的竞争,更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虽然核心依然掌握在别人手里,但鲶鱼效应的刺激也会给国内带来良性刺激。
当头部效应生成,中国将成为人才们的摇篮,我们不仅有完善的基础建设,我们还有对外企特殊的优惠政策,我们还有那么多好吃的。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搞不好研制出自己的3nm制程芯片指日可待(有点过于乐观,算是个美好的愿景)。
而对于国人而言,以后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应该就是以后再去买其他成员国的商品的时候,价格会比现在要低很多。
而国内的厂长们也可以节约一些劳力和原材料成本,拓宽商品销售渠道。
整体而言,就业机会增多,资金流量加大,外资流入增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实现内外双循环的经济格局,配合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国力随之变强,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遥遥领先不是梦。
至于很多人都在想的什么以后实行“亚元”来撼动美元的霸权地位,这事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目前来说希望比较渺茫。
美元霸权的实现是一步步来的,从跟黄金挂钩到跟石油挂钩,一步步胡萝卜加大棒才站在如今这个收割机的地位,你动这个念头自然是没啥好果子吃。
所以想要走这一步肯定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能太高调,也不能太明目张胆。
想实现这个事最起码你得先有个全世界都需要的,且这东西无论产量还是价格都你说了算的“标的”出现,目前还没,你别说xi土,太理想化。
另外,综合国力能不能够顶得住美国的狂轰乱炸,从科技到金融,从贸易到zhan争,你得知道,世界易主,绝不可能是没有硝烟的zhan争。
所以耽误之急是补充短板,RCEP的签订就是为大家的那些美好的愿望,蓬勃的野心先开个好头,甭管是几十年还是几百年后,要是人民币真能取代美元,那也算是从这次疫情开始,咱们就一直选对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