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发改委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7省市展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湖北省的碳交易总量和交易总额都位居第一,其成交总量为7827.6万吨,占比32.46%;成交总额为16.88亿元人民币,占比28.81%。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中国碳交易市场将以发电行业起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电力和民航共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鉴于全球碳排放量在各国因疫情实施封锁期间仍持续上升,中国宣布的目标受到各方欢迎,被认为是2015年《巴黎协议》以来,为本世纪中叶前实现碳中和做出的最重要的承诺。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议》,以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为长期目标。而根据气候专家的估算,若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全球必须在2050年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又称碳中和。
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28%,故其碳中和承诺对实现全球净零排放至关重要。经济分析公司剑桥计量经济( Cambridge Econometrics)指出,即使其他国家不做进一步承诺,仅凭借中国的承诺,全球变暖趋势在2100年前也将被限制在约2.35摄氏度,比预期升温低了0.25度。
碳税与碳交易
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缺乏减碳诱因,若放任市场自由运作,温室气体排放量恐将大幅增加,因此建议导入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透过碳税或碳交易机制,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订价,藉此抑制各个产业的碳排放以达成碳中和的目标。
碳税和碳交易是基于不同理论的两类经济手段,同时实施可以全面覆盖各类产业,提升政策效果,增强减排力度。目前有不少国家同时采用这两类政策,但通常针对不同的产业类型。
碳税是指向化石燃料生产或使用者征收的环境税,通过增加税赋来提高化石能源价格,以促进能源效益的提高和资源的节约利用,相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之一。北欧国家(芬兰、荷兰、挪威、瑞典、丹麦等)早在1990年代就开始征收碳税,后来爱尔兰、冰岛、西班牙、葡萄牙、爱沙尼亚、加拿大部分省、法国、瑞士、日本、智利和英国等也开始征收碳税。
碳交易市场制度设计可概括五个环节:总量、分配、交易、核查、清缴,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量高于分配得到的用量,将需要从碳交易市场购入多余额度,如未遵守规范将面临罚款。
碳交易的初始配额往往是根据减排主体的历史排放量发放,而碳税则根据实际排放量进行征税,中国在2006年前后就开展了关于碳税的研究工作,但是,2018年政府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碳税并未纳入其中。
碳税与碳交易最主要的区别是,碳税无法控制碳排放总量,企业多交税就可以多排放,但碳交易可以先行确定排放总量,再分配适当额度给不同企业。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表示,有些行业更适合碳税,但是钢铁、发电这类作为对总量影响特别大的行业,并且其各企业减排技术应用差异也较大,还是比较适合碳交易。
中国碳交易的发展
2011年11月,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7省市展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以较低成本完成排放控制目标。2013年,深圳成为首个推出试点计划的辖区,下半年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也陆续推出,湖北和重庆也于2014年开始。
以各个试点自建立到2021年3月底间的交易总量和交易总额来看,湖北省的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总量和交易总额都位居第一,其成交总量为7827.6万吨,占比32.46%;成交总额为16.88亿元人民币,占比28.81%。位居第二的则是广东省碳交易市场,自成立起共有碳交易成交总量7755.1万吨,占比为32.16%;成交金额15.91亿元,占比为27.14%。
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方法》,首次从国家层面上明确了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总体框架。
2015年,中国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及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ETS)。
2020年12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由生态环境部发布,并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预计6月正式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透露,初期仅限2225家发电企业交易,暂未开放给投资机构或一般投资者,且初期交易的涨跌幅限制为10%,大宗交易涨跌幅限制为30%,但未来可根据市场风险情况机动调整。
作为首个纳入碳交易市场的重点行业,发电行业全年碳排放总量约40亿吨,若以每吨人民币49元计算,市场规模高达人民币1960亿元。中国碳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起步,预计在“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电力和民航共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届时配额发放量将使中国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
2030年后中国计划使碳交易体系基本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并逐渐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碳排放交易体系开展连接;届时碳排放交易体系运行成熟,交易产品包括现货、期货、期权等多种金融衍生品,使碳金融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企业减碳政策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表示,2020年国内油气产量突破2亿吨,其中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原油,总计达1306亿立方米,低碳天然气资源超过重碳石油资源,标志着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2019年中国石油设立了低碳管理专门机构,研究制订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甲烷排放管控行动方案》,在2019年甲烷排放强度比2017年下降了12.3%的基础上,预计2025年甲烷排放强度再降低50%,力争达到世界一流甲烷排放管控水平。
阿里巴巴
2021年2月,阿里巴巴发行10亿美元的20年期“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包括绿色建筑、能源效率、新冠肺炎危机应对、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以及设计等领域,成为亚洲互联网行业中首家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
4月阿里巴巴公布的“迈向零碳时代”2021减碳账单中细数多项科技节能减排措施,阿里云在2020年也透过自建基地型数据中心交易清洁能源,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另外阿里估算,若中国所有服务器均采用液冷技术,一年能节省的电接近一个三峡大坝发电量,目前阿里云杭州数据中心已是全球最大的浸没式液冷服务器集群,每年可省电7000万度。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全面实施投融资绿色分类管理,修订了《境内法人投融资绿色分类管理办法(2021年版)》,将绿色信贷分类管理逐步延伸到贷款、债券、理财、租赁、保险等各项投融资业务,并且加强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在尽职调查、审查审批、合同签署、资金拨付、贷投后管理等各环节审慎把控风险。
工商银行充分运用在承销业务领域的领先优势,积极通过绿色债券承销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目前工商银行承销与投资业务涉及的绿色债券已涵盖绿色金融债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企业债等多个品种,累计承销绿色债券43只、近700亿元。
腾讯
2020年1月,腾讯表示将积极响应中国碳中和目标,并已着手推进碳中和规划。腾讯认为,人工智能为地球挑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革命性方案,其中包括碳中和探索,目前,腾讯已将人工智能有效应用于数据中心节能、办公建筑节能等多个领域。
腾讯的农业人工智能种植解决方案iGrow系统通过精细化控制降低劳动成本20-25%、供暖成本30-40%;在能源方面,以人工智能算法为驱动的智慧火电厂,可通过历史数据学习并掌握高效运行的策略,实时地给出符合规范并节约物力、人力的运作方案。
实用的黄金投资指南,分享精品投资理财诀窍,带你走上财富增值之路!股市暴跌人人都亏了,黄金投资我却赚钱了!支持贵金属1秒查行情,菜单栏点击“金饰”“黄金”“白银”等关键词便可知晓即时行情报价。亲,你关注金价波动吗?你想抄底黄金吗?